太旗念好选、培、管“三字决”,积极探索培养脱贫攻坚领头人、致富带头人的新路径,有效破解嘎查村级干部后继乏人难题。
念好“选”字决,广辟渠道“聚人才”。一是深入推进“三个培养”工程(把农牧民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,从致富能人中培养嘎查村干部,在致富能手中培养发展党员,努力把农村牧区党员队伍建设成为带领群众发展经济、共同致富的组织者和领路人),按照嘎查村党支部书记1:2、其他嘎查村干部1:1的比例,将高中(中专)以上文化程度、年龄在18至40岁的农村牧区优秀青年纳入嘎查村级后备干部管理和培养。二是以苏木乡镇为单位,督促指导各嘎查村对具备后备干部基本条件的返乡农牧民、大学毕业生、复转军人等各类优秀人才进行重点摸排,建立完善人才信息库,并将后备人才库动态跟踪管理信息报旗委组织部备案。目前,共从优秀乡土人才中选培嘎查村级后备干部500余名。
念好“培”字决,整合资源“练内功”。一是整合旗委党校、远程教育站点等教学资源,开设嘎查村级后备干部理论培训课堂、村务管理课堂、实用技能远程课堂等,提升后备干部党性修养和服务群众能力。二是整合旗级帮扶单位、“第一书记”、苏木乡镇驻村干部、嘎查村级“两委”干部、致富能人等人力资源,采取以老带新、跟班锻炼的方式,不断提高其政策水平和实践能力。近年来,全旗各级组织累计培训嘎查村级后备干部2600余人次,并建立后备干部学习培训档案。
念好“管”字决,备用结合“稳队伍”。一是按照“一人一档、一村一册、一镇一库”的总体布局,完善嘎查村级后备干部信息库,并实行档案专人专管,苏木乡镇“一把手”总体调度督促,确保后备干部的生活、工作、作风等方面的情况实时更新。二是实行苏木乡镇党委和嘎查村党组织双重管理模式,定期对后备干部的学习培训、现实表现、工作实绩等情况进行跟踪考核。根据日常掌握情况和民主评议结果,对德才兼备、实绩突出、群众公认、各方面条件成熟的后备干部,在嘎查村干部调整、班子换届时,优先选拔进入“两委”班子;对未成熟的继续培养锻炼观察,不合格的及时进行谈话引导、调整充实,有效促进嘎查村级后备干部健康成长,为建强配优班子、提升发展能力提供源头活水和持久内生动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