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旗坚持“五个结合”推进“十个全覆盖”工程补齐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短板。
一是坚持与扶贫攻坚紧密结合。围绕实现贫困人口“两不愁,三保障”目标,对全旗541户居住在危旧土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危旧房改造,计划通过实施“三个一批”解决特殊群体住房1328户,其中建设集中连排互助院安置756户、置换安置149户、盘活闲置校舍安置423户,共涉及105个行政村,切实实施无自筹能力住房有保障。结合“三到村三到户”项目,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建牛棚1900处,切实改善了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。
二是坚持与美丽乡村紧密结合。在实施十个全覆盖项目过程中,坚持因地制宜,突出特色。在改造院墙方面,综合考虑村容村貌、村庄整体规划等因素,强调建筑色调和样式的美观大方,宜砖墙的建砖墙、宜石墙的修石墙,不拘泥于统一模式,不搞千篇一律,从面营造了乡村特色。在街巷硬化方面,充分考虑工程项目和产业发展,以牧业为主的村庄,不全搞成水泥路,建设砂石牧道以方便生产。在危房改造和房屋修缮方面,为保持原始村容村貌,避免二次投入,不搞整村大面积的粉刷喷涂,尽量保持清水墙红瓦房的本土本色;有人住的土房不搞砖包坯,采取保温换瓦等方式进行维修;暂时不住人又拆不了的按照农村传统做法上泥挂白灰。在编制嘎查村规划方面,充分考虑村庄条件、人口布局、产业特点及发展趋势,先期着力抓好46个示范村建设,即以七个苏木乡镇所在地和国省县道两侧沿线可视范围内的46个嘎查村为重点,全力打造精品示范村。
三是坚持与发展产业、壮大集体经济紧密结合。从5月份开始,起草编制《太仆寺旗建设全国脱贫攻坚示范旗实施规划(2016-2020年)》,6月20日召开了全旗建设全国脱贫攻坚示范旗动员培训大会,最终确定了9个方面、11个专栏的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。结合农村牧区“十个全覆盖”工程,明确发展优质良种肉牛、草原白酒、有机亚麻籽油、有机蔬菜、旅游观光五大优势特色产业,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,实现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。目前,在有机蔬菜种植方面,宝昌镇边墙村蔬菜交易市场恒温库、交易大厅已建设完成,办公楼完成工程量的50%,预计今年8月份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;千斤沟镇沟门村蔬菜交易市场已硬化部分地面。利用全区农情培训时机,向农牧业厅种植业处及时汇报了太旗设施蔬菜发展需求和困难,争取农牧业厅给予项目扶持。落实菜篮子工程资金100万元,新建蔬菜冷藏库10座,新增储藏能力0.1万吨,已开工建设。
四是坚持与新农村新牧区示范点建设紧密结合。按照“生产发展、生活宽裕、乡风文明、村容整洁、管理民主”的建设标准,结合“十个全覆盖”工程,鼓励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,不断壮大农牧业主导产业,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,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,提升农民群众整体素质,完善农村水、电、住、行等公共服务设施,在全旗22个新农村新牧区示范点,实施危旧房改造1197户,街巷硬化54.5公里,拆除危旧土房1906处,修缮房屋2323处,改造院墙13万延长米,清运垃圾60万方,建设垃圾池(箱)517个、公厕70座,栽植苗木3万株。切实提升了示范村建设标准,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。
五是坚持与环境整治紧密结合。结合农村牧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,今年以来,下发了《关于印发〈太仆寺旗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2016年行动方案〉的通知》、《关于集中开展宝昌镇东环路沿线及各出镇口垃圾清理行动的通知》、《关于集中开展重点路段和重点区域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的通知》,对农村牧区环境卫生进行大力整治。截至目前,104个旗直(驻太)部门,累计出动人员5200人次,车辆350余台次,集中清理垃圾5万方;全旗544个自然村累计清除垃圾423万立方,新建垃圾池(箱)1015个,公厕258座。同时,正在建设一批垃圾中转站和垃圾填埋场,对生活垃圾做到及时处理。